近年來,在全球對于環境、社會問題認識不斷提高的背景下,與ESG 投資相關的話題日漸涌現。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是一種關注企業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表現而非注重績效的投資理念和評價標準。目前全球尚未形成統一的權威定義,究竟ESG有何緣起?在我國又將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呢?

01 ESG的溯源及在國際上的發展

普遍認為,ESG起始于社會責任投資(SRI)。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社會發展和環境的變化及人類對此的意識覺醒,SRI理念的出發點從早期的宗教教義轉變為對當下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映,從而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社會責任投資。

1971年,美國成立了首支ESG基金(PAXWX),而后又于1990年成立了首個ESG指數(Domini 400)。2006年,ESG概念由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 PRI)正式提出,將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作為衡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進入2010年代,國際上將ESG納入實踐,世界各國領導人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于2015年簽署了《巴黎協定》。2020年,全球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沖擊,可持續性基金在第一季度吸引了456億美元的資金。截至今年9月4日,已經有5138家機構成為PRI簽署方,PRI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ESG投資倡議,已覆蓋70多個國家和地區。


02 ESG在中國的發展


03 ESG投資背后的理論支撐

ESG投資是在社會責任投資(指在選擇投資標的時,除了關注財務、業績指標外,同時關注到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的基礎上,融入了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方面的投資理念,以下三個理論是其支撐:
可持續發展理論
人們對可持續發展理論并不陌生,最為廣泛的定義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ESG投資的出現可以說與可持續發展理論密不可分,隨著企業社會責任成為全球共識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逐漸普及,相關評價體系也將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非財務指標納入其中。 
企業社會責任理論
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提出其實是對傳統“股東至上”的企業觀的一種重新定義,是在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強調對消費者和社會的貢獻。追求股東利益和社會利益這兩個目標實質上是相互制約的。因此,企業社會責任就產生了諸如產品責任、人權政策、公益慈善等評價指標,這些指標也成為了ESG投資中“社會”方面的披露信息。
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是指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為綜合平衡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而進行的管理活動。同樣,與傳統的股東至上主義相比較,該理論認為任何一個公司的發展都離不開各利益相關者的投入或參與,企業追求的是利益相關者的整體利益,而不僅僅是某些主體的利益。由此,ESG投資披露信息里的各項指標可以說是在此理論的影響下產生的。


04 中國ESG發展的新機遇

推動實現“雙碳”新路徑
在我國“雙碳”戰略目標的驅動下,綠色金融發展迎來重大機遇,成為一個極具競爭力的賽道。各金融機構紛紛參與到碳金融市場中來,通過加強與低碳科技企業的深度合作、擴大合作范圍;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都提到了“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將傳統的能源技術轉向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這也表明了能源結構轉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必要條件。因此,在企業層面,ESG可推動企業逐步制定和實施轉型戰略。各級政府、企業、投資者、非營利組織、智庫等通力合作,攜手推進實現“雙碳”的國家戰略目標。
AI與大數據技術支撐ESG發展

數據質量及數據的真實性是ESG報告最為關鍵的基礎,大數據與AI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為ESG的發展提供了幫助。上市公司、評級機構、投資人、非盈利組織等均在各自領域采用了新技術、提出新方案。明晟(MSCI)是全球領先的ESG評級和研究機構,2021年,明晟推出了MSCI 氣候實驗室( MSCI Climate Lab )應用程序,為投資者提供氣候和金融風險監測和管理。MSCI 豐富的數據庫包含700多個氣候變化指標,包括低碳轉型分數、排放數據、化石燃料使用等,能夠幫助投資者清晰辨別更具氣候適應能力的投資組合[1]??梢韵嘈?,未來在ESG體系中勢必會出現更多元化的新技術應用,帶來新的賦能。


05 中國ESG發展仍面臨規范化挑戰

盡管我國也加強了對ESG的重視程度,但國內ESG建設起步較晚,市場規模較小。我國雖緊追ESG的全球發展趨勢,但在實際投資操作中,仍會受到經濟政策的驅動,在追求高額回報的同時期望降低公司風險。目前ESG存在披露標準不統一、ESG評級透明度較低的問題。部分評級機構對自己內部評級方法、細節等選擇性公開,甚至以商業機密為由不予公開,導致公布信息有限,投資者因而很難對其進行準確評價。不同機構的ESG評價缺乏一致性,存在指標差異、權重差異及范圍差異。評價結果是否一致會產生巨大影響,這也是亟待相關專家學者解決的關鍵問題。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分論壇上表示,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委員會(ISSB)計劃于今年年底出臺一套ESG披露的準則,這個準則很可能會被全球采用[2]??傮w來說,未來還需要完善中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和管理體系,真正將其制度化、規范化,建立一套圍繞它的嚴格監管體系,繼續完善ESG法律政策體系,待未來條件成熟后,甚至可以將內容納入到對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法規中。